中土是脾胃,所有的病症无非就是虚实两端,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,疏通道路,恢复一气的流通。
这个你看,舌头中间呢稍微有点凹陷。整体的感觉就是这个舌头偏硬,不够柔和,看着愣愣的,那么就是沉寒瘀结。这就是病的时间比较久了,瘀结更重一些。
像这种用药的时候要先破郁结,我们前面看到的都是偏虚,都是在气的层面上。水湿的层面有郁结,形成痰浊,我们只要运中化痰就可以了。像这种瘀结比较重的一定要用上破结的药,你看都用上茜草了。
用柴胡、枳壳来破气;山楂、元胡来破有形瘀结;用上党参来养中气。
他明显的是中土这个地方的舌苔偏薄、少,也就是中土偏虚偏寒,生气不足,要加强中焦本身运转的力量。
这儿为什么用麻黄、杏仁,麻黄杏仁就是推动的,让他的气能动起来。有时候用麻黄杏仁,比用附子肉桂的效果都要好。附子肉桂只是往上推,麻黄杏仁是一升一降,能把这个气给你摆起来。
这个慢慢偏于瘀结比较重了,舌头慢慢比较胖大,比较厚,舌苔比较粘腻、厚浊。
这个既有虚,郁结还比较重,舌苔是很粘滞、很不干净的,但是整个又有一点点齿痕,舌苔比较薄一些,有齿痕都是虚啊,还比较暗一些,虚实夹杂这个情况。
所以他这个用苍术养中化痰,用党参玉竹养中气,其他的就是流通的药了。这是一个扶正和驱邪并重的方子,既有党参、玉竹养中土,又有苍术、槟榔、皂角、大枣化痰。
这个舌苔有点黄腻,粘滞。舌苔发黄有点微微郁而化火的意思。他这个也是痰浊分布很广的。这些都属于中土,中土生湿,主要是看怎么化痰,主要用化痰的。
像这种情况,《眼科奇书》里面讲:舌苔白,微寒;舌苔黄,为大寒、陈寒,为什么呢?因为瘀得越厉害越虚,所谓的寒就相当于中阳虚弱嘛,阳气越弱,内寒越盛,越没有劲运转,郁火越重,所以一定要加强运转。
《眼科奇书》是用麻黄来治这个病的,他是治眼病,但道理是一样的。你要知道像这种情况你要通过疏通、运转来使这个火气自己散开,而不是用清热药去相对消。要有这个全局流通的理念。看这个用的是炒白术,和苍术。
看这个也是中焦瘀的很厉害吧,苔很粘滞。看到这种很粘滞的苔,至少白蔻、竹茹、苍术、皂角这些药都的用吧,要把中焦的痰浊给他化开,而不是单纯用利湿的药,利湿的药是化不了痰浊的。
这个也是,瘀、粘滞的中土。凡是中土的问题,基本上都是中土虚,本身的运化能力不强。再一个就是粘痰壅滞中焦。以这两个类型为主,当然也有有形的郁结,后面就是了。
这个也是,这是个老年人了,这个寒象更明显,有点润润的,没有生气。
这慢慢的就是实症了,整个舌头很厚重,壅滞上了,舌头厚重,比较结实,就是那种实性的中土壅滞,要用山楂去消磨,这个山楂我用了50克。
这是一个结滞,这种舌苔你看,都是很不干净的,碰到这种舌苔你就化痰就行了。
这个也是,这个中缝都是歪的,凡是中缝歪的都是郁结久了,像这种有明显的偏鼓偏暗,都是有形的郁结,要加上破血分的药。
这个主要是看舌苔了,舌苔很黏浊是吧。一看到舌苔不清透你就要想到脾胃这一块。
那么这种:有形的郁结比较重,大、厚、胖、歪舌头,比较硬的,一定要用上破结的药,破有形郁结的药。
第三:有形的郁结重,你要从破结的角度去用药。 都是针对中焦的问题。
评论